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集地,最早只是单一的消费中心,之后才出现了靠商业和贸易发展推动而产生的一些古代城市。人类文明通过城市载体来得以呈现,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活在城市,并将意识行为逐渐融入了人文细节,展现出更加多样化、艺术化的特征,不断重塑人类与城市的相处方式。
说到城市建设日本可以说是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国家,本期新东冠日本游学团队将深入日本的街头巷尾,将细节处的体验感与大家分享。
在微观中
找到的美好
日本的食品都在包装袋上清晰的标记了“消费期限”(保质期),消费者只能买到没过“赏味期限”(保鲜期)的食品。
日本自来水经过水道局多工序的水处理与检测,达到直接饮用标准,在酒店、商场、地铁、公园等公共场所都能享受到这种便利。
日本京都政府规定,一百平米的地基只允许修建最大八十平米的房子,层高不得超过两层,百分之二十作为绿化面积。
居民住房没有一扇防盗门,邻居住房之间没有直接的铁栅栏,城市的通透感强烈,居住体验舒适。
家门外的排水沟养殖锦鲤,摆脱臭水沟的烦恼。
独特的
“方便”文化体验
日本厕所按照功能分不局限于“男厕”,“女厕”,更将“残疾人专用”和“母婴专用”列入其中。
日本公共场所的厕所都有方便使用的厕纸,且放置数量合理。
日本在公共厕所都设置了baby托管处,充分考虑了入厕家长的担忧与便利。
在酒店房间和公共厕所,智能马桶圈已经成为其标准配置,使用的温度和冲洗模式均可自由选择。
考虑不同人对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,在公厕都配备了消毒喷雾,小细节里的周全。
入厕过程中,偶尔会发出不雅噪音,日本人生性又比较羞涩,为化解这种尴尬,以流水声音存在的“音姬”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上完厕所根据不同需求设计有不同冲水方式,水势的大小可以灵活调节。
日本厕所内的垃圾桶不能丢弃已经使用过的卫生纸,仅作为女性用品(不能溶于水的)专用垃圾桶,日本卫生纸可直接溶于水中并不造成堵塞。
传说中的日本马桶圈在现实中的体验感非常好,温度适宜,入厕的心情很愉悦。
自律
是城市精神的化身
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完善,新干线、地铁和巴士的运营时间误差以秒计算。
日本城市交通很少出现拥堵,轨道交通出行占据了交通出行总量的86%,私家车通畅有序。
在公共场所,每个人都缩小自己的存在感,不会大嗓门,也注意手机音量,就算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也只能听到引擎声不会出现刺耳的喇叭声。
日本的建筑工地凡在施工中,必会保护得细密严实,做到无尘、保洁、静音。
在日本购买商品支付时,都会有个供放置纸币的小盘子,无人把纸币举起来察看真假,即便是10000日元亦会如此。
在日本公共场合都有禁烟指示,“路上喫烟禁止”的标识并不是街道摆设,每个烟民都能严格遵守。
仁者之爱
是温暖俯身
在日本的电车上设有“女性专用车厢”,开放时间为上下班高峰期,限定时间以外,男女均可乘坐。新干线上除了设有女性专用卫生间、化妆室、更衣室以外,还针对需要哺乳的女性乘客设立授乳室。
日本的胶囊旅馆设有“女性专用楼层”,提供安全住宿空间,且价格相对男性顾客更低廉。
无论是车站,还是百货公司,楼梯通常都有两层扶手,矮的专门提供给小孩使用。
博物馆、游乐场、水族馆等公共场所,设有婴儿车放置处。不仅是女厕,男厕里也设有儿童座椅,方便带着孩子出行的父母。
一年级的小学生,必须背黄书包、戴小黄帽,这都是学校统一发放的,因为黄色醒目,小孩横穿马路时以此提醒过往车辆注意。
我们通常乘坐的垂直电梯都是左右两边有按钮,方便人们按楼层按钮。但是在日本看到的通常都是四个,两个正常高度,两个较低位置的留给儿童使用。
在日本,无障碍设施是公共空间的标配,在充分考虑儿童妇女的同时,也照顾了残疾人出行。
环保意识的觉醒
是希望之光
日本垃圾分类非常细致,报纸杂志、瓶罐、布类、金属类、小家电都必须分开处理,有时需要借助分类手册才能确定垃圾的所属类别。
一个饮料瓶在日本的分类步骤为:1将瓶身、瓶盖、瓶盖环、塑料包装分开2洗干净瓶身3压扁
垃圾回收分类严格遵循规定时间,以东京涉谷区为例,星期一回收报纸杂志、瓶罐类,星期三和星期六回收可燃垃圾,不可燃垃圾则要等到每月的第二和第四个星期二。
在日本废旧家电不能随意扔,回收时还需要收处理费用,如扔一台电视机或洗衣机,需付3000日元左右的回收费,每台家电上扫描后会有购买者资料,如果不按照指定渠道进行回收,将会被处罚。
在尺度宜人的小街小巷和繁华有序的城市街头,我们都能找到日本城市发展的闪光细节,感受到城市的温度。作为城市深耕者,新东冠一直专注于城市文化创意和打造,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内涵有机结合,此次游学之旅将带给我们更多关于城市生态建设的创作思考,将健康、舒适的生活献给城市是我们团队永远的创作初心。